满江红不仅具有较好的饲料价值,而且如果能加以妥当利用,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。以满江红为基础,在湖泊、水库中建立起来的“萍—鸡—鱼”三重物质生产、循环利用的整体配套技术和在稻田中建立的高效、低耗、低污染的持续生态模式都在生产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。今天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下满江红的生态习性及治理策略。
满江红的生态习性
满江红常和鱼腥藻共生,生长温辐宽、繁殖速度快、产量高、适应能力强,漂浮于水面,常见于稻田、内湖、池塘、水库。满江红生长对温度条件要求高,过高过低均不宜生长。当气温低于5℃或高于40℃时,生长停止,8—12℃开始生长,15—20℃生长较快,20—25℃时生长最快,35℃以上生长缓慢。
满江红随着品种的不同对水温和水深的要求也不同。如我国野生种满江红在平均水温15℃以下时,要求水体越深越好。尼罗满江红在20℃以上时则要求水体深度低,以利其生长,此外,水的流动和风浪的飘动对满江红的生长不利。满江红可以在pH值3.5—10的水体中生长,但是最适合的pH值为6.5—7.5。
满江红的治理策略
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。农艺措施主要有:一是建立地平沟畅、保水性好、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。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,并结合耕翻、整地,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。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,减少杂草的发生。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,一播全苗,以苗压草。
化学除草,目前在大多数地方都采用的是一次性封杀,就是在播种(催芽)后1—3天内,亩用40%“直播青”可湿性粉剂60克,兑水40—50公斤,均匀喷雾,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。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。通过化除后,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,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,以便能清除干净。
如以稗草、千金子为主的田块,在杂草3—5叶期,可用10%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,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。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,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。如以莎草、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,在播后30天左右。
亩用10%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%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,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。水浆管理同上。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,可用48%苯达松水剂75—100毫升加20%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,采用针对法喷雾,注意用量。
更多精彩推荐
网友观点
最新评论
匿名:2016-08-23
满江红就是一种浮萍生物吧,如果长满了还真的看上去像是草地一样
发表评论:请文明发言,发广告将被屏蔽IP